原尾蜥虎

Hemidactylus bowringii   Gray
   

  311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鉴别特征 体背、尾背及尾侧被均匀粒鳞。颏片两对,内侧一对比后外侧一对大得多。雄性两侧的肛前孔、股孔在肛前被2-4鳞片隔开。
形态 全长88-125mm,头体长小于尾长。吻长大于眼至耳孔间之距。耳孔小,直径07-12mm,为眼径的28%-35%。吻鳞梯形,宽大于高,上缘中央具一纵凹。鼻孔位于吻鳞、第一上唇鳞、上鼻鳞及2枚后鼻鳞之间。上唇鳞9-13、下唇鳞7-10。颏鳞大,呈三角形或近五角形。颊片两对,内侧一对比后外侧一对大得多。
体背被均一的粒鳞。吻部的粒鳞比头背后部及体背的粒鳞大。头部腹面具粒鳞,躯干部腹面被覆瓦状鳞。指、趾中等扩展,指、趾间无蹼。后足第Ⅰ一V趾对分的攀瓣:Ⅰ2-4, II 4-6, III 5-7, Ⅳ5-6, V 4-5。第I指、趾较短,其长不及第II之半。雄性在每侧有12-17个肛前孔、股孔,在肛前被2-4鳞隔开。
尾的断面呈扁圆形,近基部处更纵扁,向尾端渐尖。尾背面被均匀粒鳞,腹面中央为一列横宽的鳞。
液浸标本体背面淡肉色。有浅褐色纵纹自吻端经鼻孔及眼至耳孔。躯干背面有4-5条浅褐色纵斑,有些个体的纵斑在背中央处不明显或中断。四肢背面有浅褐色斑。尾背面有10余条浅褐色横斑。体腹面淡肉色。

生物学

生物学资料 匿居于墙缝、屋檐、树洞、石隙等处。夜间活动,在灯光下静候食物。在海南省曾见到它与疣尾蜥虎及截趾虎在同一墙上伺机捕食,主要捕食细小蛾类、蚊子、白蚁等。5-8月为繁殖期,一年产一次卵,每产2枚,卵径平均为8。92mm *7.58mm。孵化期43-60天,幼体头体长平均27.95mm,尾长21.2mm。三周龄成熟。11月下旬进入冬眠。

生境信息

匿居于墙缝、屋檐、树洞、石隙等处。夜间活动,在灯光下静候食物。在海南省曾见到它与疣尾蜥虎及截趾虎在同一墙上伺机捕食,主要捕食细小蛾类、蚊子、白蚁等。

繁殖特征

5-8月为繁殖期,一年产一次卵,每产2枚,卵径平均为8。92mm *7.58mm。孵化期43-60天,幼体头体长平均27.95mm,尾长21.2mm。三周龄成熟。11月下旬进入冬眠。

国外分布

印度,锡金,缅甸及日本的琉球群岛。

国内分布

记录于四川(攀枝花市)、台湾、福建、广东、海南、广西及云南。

经济意义

经济意义 原尾蜥虎经加工后可入药,有祛风、定惊、散结、解毒等功效,是制造盐蛇散的主要原料。

经济用途

经济意义 原尾蜥虎经加工后可入药,有祛风、定惊、散结、解毒等功效,是制造盐蛇散的主要原料。

分类讨论

查看标本 四川:渡口6♂♂11♀♀9幼(NJNU 80089-110, 80112-115)。福建:南平2♂♂5♀♀(NJNU 78150-156),福州1 ♂(NJNU 54001),厦门16♂♂24♀♀(NJNU 78399-438),永春14 ♂♂ 13 ♀♀ 2幼(NJNU 78439-451, 78453-468),仙游17♂♂17♀♀(NJNU 78469-502),莆田10 ♂♂ 13♀♀3幼(NJNU78503-528),尤溪5 ♂♂5♀♀(NJNU 78791-800)。广东:广州13 ♂♂ 11♀♀1幼(NJNU 76015-039),南澳21♂♂ 28♀♀9幼(NJNU 75121-178),湛江1♂2♀♀(NJNU 76118-120),阳江30♂♂20♀♀7幼(NJNU 76043-057, 76062, 76065-098)。海南:保亭5 ♂♂2♀♀1幼(NJNU 75397, 75403, 75405-408, 75410,75415),海口2♂♂5♀♀(NJNU 76128--134) ,陵水7♂♂6♀♀(NJNU 76200-204, 76206-213),吊罗山1♂1♀(NJNU 76216-217),乐东4 ♂♂3♀♀2幼(NJNU 75365、75428, 75384-389),儋县2♀♀(NJNU 76161,CIB 64 RI 6513),文昌1 ♂(CIB 641 II 6662)。广西:凌云18 ♂♂ 29 ♀♀3幼(NJNU 75390-395, 75553-596),上思53 ♂♂ 57♀♀11幼(NJNU 75244-364),龙州5 ♂♂ 4♀♀(CIB 603355-3360, 603508-3510),南宁6♂♂7♀♀(NJNU 78201-213),崇左5 ♂♂9♀♀(NJNU 78214-227),都安8♂♂5♀♀(NJNU 78228-240),金城江3♂♂3♀♀(NJNU 78214-246)。云南:盈江85 ♂♂40♀♀14幼(NJNU 75113-120,75179-238, 75375-383),景洪38 ♂♂ 74♀♀3幼(NJNU 77055-162),勐满14 ♂♂15♀♀5幼(NJNU 76311-344), 勐腊1♂(NJNU 74052),金平13 ♂♂ 13幼(NJNU 78814-837, 78871-872),双江34 ♂♂ 49♀♀7幼(NJNU 79351-440),德宏10♂♂20♀♀(NJNU 79441-470),永仁1 ♂ (NJNU 80131)。